2024年,食品饮料行业大盘几乎躺平跟投之家,整体增速只有2%。
但在一片“卷不动”的哀嚎里,盐津铺子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营收大涨28.9%,净利润飙升26.5%,全年干到53个亿。
它凭啥能逆势跑出加速度?答案就藏在两个关键动作里。
先说品类策略。
盐津铺子没去追那些烧钱又短命的网红爆款,而是死磕七个核心品类:辣卤、深海零食、烘焙、薯片、蒟蒻果冻、蛋制品、果干坚果。
为啥是七个?
创始人张学武琢磨过:做30-50亿的公司,两三个品类就够了;但想对标亿滋那样的国际巨头,盘子就得铺开点。
不过,他更明白“贪多嚼不烂”,所以搞了个“1+7”策略—— 先通过盐津铺子这个集团母品牌,提供品牌背书、供应链资源整合和渠道协同的根基,每一两年聚焦围绕一个核心品类子品牌打爆,不断做大规模。
这种聚焦可不是喊口号。
就拿魔芋零食来说跟投之家,市面上清一色是魔芋丝,盐津铺子却洞察到消费者吃火锅时觉得“毛肚片比百叶丝更值钱”的心理,直接做出魔芋片,命名为“魔芋素毛肚”,还创新地推出麻酱口味。
结果呢?2023年10月才上线的大魔王品牌,不到一年销售额就冲破了10亿,麻酱魔芋单品月销过亿,年增长400%。
再看蛋皇鹌鹑蛋。以前这市场小,资本看不上,标准化程度很低。盐津铺子怎么破局?下血本自建养殖基地。
核心原料自己掌控,成本比市场采购低了一大截。硬实力打底,蛋皇很快就成功打入了山姆、盒马这些高门槛会员店,2024年上半年蛋类零食营收同比暴增超150%,成为增长最猛的大单品之一。
光有好产品还不够,渠道调改也关乎生死。
提到盐津铺子,绕不开一场壮士断腕的渠道革命。它曾是商超之王,2020年以前靠着大卖场里的店中岛专柜躺着赚钱。但2021年,张学武敏锐嗅到商超里人流量大幅下滑的危机。
他的应对措施是:砍。大幅缩减直营商超投入,全力扑向电商以及当时正快速崛起的量贩零食店等渠道。
在两年前我们和张学武的深度对话中,他提到,自己找零食很忙的晏总聊,觉得对方判断对、使命感强,当场拍板:“你不是想找一家上市的制造业企业率先拥抱你吗,那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全力以赴。”
这合作魄力,背后是对渠道效率的极致追求。毕竟,量贩店和厂家链路更短,反应更快。所以,今天在街头零食很忙、赵一鸣里看到铺得最满的品牌货,很可能就是盐津铺子的。
效果也是立竿见影:曾经占大头的直营商超收入,从2017年的53.57%断崖式跌到2024年的3.55%;而经销商及新渠道扛起了74.59%的营收大旗。敏锐的渠道嗅觉和执行力,让它硬是在混战中抢下了货架主权。
所以,盐津铺子的破局密码是什么?不是玄学,是把聚焦核心品类的狠劲,和拥抱渠道变革的灵活,通过垂直供应链、精细化管理,硬生生把“爆品”和“效率”打造成公司的增长飞轮。
而这一切的底色来源于企业骨子里的务实基因。
老板张学武手握64%股份,但2023年工资比副总还低。管理上学华为,推崇让一线猛将担当、让懂业务的人做关键决策,不搞个人崇拜,不空喊口号,分权务实,效率说话。
口号就一句:“规范,是一家企业的最低成本” 。
当然,挑战依然有:行业毛利普遍承压,对手加速追赶。
如何在消费者心里烙下更清晰的品牌印记?下一个10亿级大单品在哪?这不仅是盐津铺子的考题,也是整个零食行业面对的问题。
但就像张学武所说,有过程,基础才会更加稳固。咱们边走边看!
注:文章来源于浪潮新消费,作者一町。
↘私域服务对接: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